亚马逊发布公告称,自 2025 年 6 月 12 日起,启动运输尺寸与重量的校准机制。若卖家所报运输信息与实际测量不符,将被自动调整费用。
本文将围绕该政策变动展开,分析核心条款和潜在影响及卖家应该如何在规则之下稳健应对。

01 | 政策解读
根据新规,亚马逊合作承运计划(Partnered Carrier Program)下的发货,如果存在尺寸申报与实测不一致,平台将自动执行以下处理方式:
- 申报低于实际值:系统将据实补收差价;
- 申报高于实际值:系统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费用调整,具体以亚马逊的实际操作和规则为准;
- 差异提示:所有调整及通知将出现在后台的 “入库仪表盘” (Inbound Dashboard)中。
本次政策调整将直接影响依赖 SPD(小包直发)及 LTL 方式进行 FBA 补货的卖家,特别是对存在低报运输尺寸以节省运费的情况将构成实际性的检测调整。
例如,若实际箱规为 24 × 24 × 24 英寸,申报为 24 × 24 × 18 英寸,自 6 月 12 日起将被系统识别并进行费用调整。
目前该机制的主要用途在于保障物流计费的准确性与资源分配公平性。但从合规角度出发,建议卖家尽量规避申报误差,以维护物流数据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02 | 新规政策下的优化建议
为了在新政策下确保合规与成本稳定,建议卖家围绕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调整:
1. 核实包装数据源头
在包装阶段使用测量工具精确记录每箱的实际尺寸,并建立测量流程,避免由人工主观估计带来的偏差。
2. 设置内部 “发货数据自检机制”
在创建货件前,对即将上传的箱规数据进行内部交叉校验,确保系统申报值与实际物理货物高度一致,降低后期费用调整的触发概率。
3. 关注 Inbound Dashboard 的异常提示
建立例行复查机制,定期检查入库仪表盘的状态更新,及时应对可能的费用变动,确保入库链路全程透明、可控。
新政策反映出亚马逊对整个物流流程的管理正变得更标准、更透明。平台正在借助数字化和自动化手段,对从卖家发货到仓库收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更精准的监控和记录,确保所有信息都能实时准确对接。
关注巧豚豚,获取更多亚马逊运营干货和最新动态!